发布日期:2025-09-10

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,畜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支柱,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肉蛋奶产品,更承载着许多农户的增收希望。然而,畜牧业发展过程中,一个棘手问题始终困扰着养殖户 —— 畜禽粪污处理。
田间、圈舍旁堆积的粪污,一到高温天就散发着刺鼻恶臭,引得蚊虫漫天飞舞,不仅让周边环境变得糟糕,还严重影响养殖户和村民的生活质量。更可怕的是,这些未经处理的粪污一旦渗入土壤,会导致土壤板结、重金属超标,破坏土壤肥力;若随雨水流入河流、池塘,还会造成水源富营养化,让鱼虾死亡,污染我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。除此之外,粪污中还潜藏着大量病原微生物,容易引发畜禽疫病,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,成为环境卫生和养殖安全的 “心腹大患”。
但大家别灰心!其实,只要用对方法,畜禽粪污不仅能 “变废为宝”,还能为生态环境 “加分”,甚至为养殖户开辟新的增收渠道。今天,这份超实用的畜禽粪污处理全指南,养殖户们一定要收藏好!
先搞懂:粪污不处理,危害比你想的更严重
很多养殖户觉得 “粪污堆在那儿就行,慢慢就发酵了”,但这种想法可千万要不得!
首先是污染环境没商量,粪污中的氮、磷等物质渗入土壤后,会打破土壤养分平衡,导致种出来的庄稼长势差、品质降;流入水源后,会让水面长满蓝藻,水体发臭,连灌溉都没法用。
其次是疫病传播藏风险,粪污里的细菌、病毒、寄生虫卵,会通过空气、水源或蚊虫传播,一旦侵入畜禽圈舍,可能引发大规模疫病,比如常见的大肠杆菌病、球虫病等,严重时会让畜禽批量死亡。
另外,政策红线不能碰,现在国家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,《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》等政策明确要求,养殖户必须做好粪污处理,若随意排放,不仅会被罚款,严重的还可能被责令停产,得不偿失。
划重点!3 类科学处理技术,适配不同养殖规模
根据养殖规模和粪污类型,养殖户可以选择不同的处理技术,既能降低成本,又能保证效果。
对于养殖规模不大的养殖户,堆肥发酵是最划算的选择,处理后的粪污能直接变成有机肥。需要注意的是,堆肥场地要选在远离水源、居民区的地方,避免雨天污水外流;翻堆时最后戴手套、口罩,做好防护。
要是养殖规模中等,建小型沼气工程特别合适,既能处理粪污,又能产生沼气当燃料或发电。沼气用来做饭、照明,沼渣沼液直接当肥料施到农田,实现 “养殖 - 沼气 - 种植” 循环。
至于年出栏 2000 头以上生猪、2 万羽以上家禽的大型养殖场,就需要配套专业化的粪污处理系统,确保粪污处理后达标排放或资源化利用。常见流程为,先通过 “干湿分离机” 将粪污分成固体粪和液态粪;固体粪送去堆肥或加工成有机肥颗粒;液态粪进入 “氧化塘” 或 “生物处理池”,通过微生物分解降低污染物浓度,处理后的水可用于农田灌溉或圈舍冲洗(需达到国家标准)。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处理效率高,能实现粪污 “零排放”,还能通过销售有机肥增加收益,符合绿色养殖的发展趋势。
关键招:粪污 “变废为宝”,这些途径能增收
处理粪污不只是 “解决麻烦”,更是 “创造价值”,这 3 个资源化利用途径,养殖户可以试试:
第一个途径是卖有机肥,将发酵好的有机肥装袋,卖给周边的种植户、果园、蔬菜基地,现在绿色种植需求大,有机肥很受欢迎,一吨能卖 200-500 元,小批量也能增加不少收入。
第二个途径是沼气发电 / 供暖,中型以上养殖场,沼气产量大的话,可配套发电机,将沼气转化为电能,供养殖场自用,多余的电还能并网出售;冬季用沼气烧水供暖,能节省煤、电成本。
第三个途径是 “种养结合” 循环,把处理后的沼渣、沼液直接施到自己的农田或果园,种出来的庄稼、水果品质好,还能减少化肥用量,降低种植成本,实现 “养殖赚钱、种植省钱” 的双赢。
别错过!国家有补贴,降低处理成本
为鼓励养殖户做好粪污处理,国家和地方都出台了不少扶持政策,养殖户可别错过这些 “福利”:
设施建设方面有补贴,新建沼气池、堆肥场、干湿分离设备等,符合条件的能申请补贴,一般补贴比例在 30%-50%,具体可咨询当地农业农村局。
绿色养殖还有奖励,如果养殖场通过 “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”“绿色养殖场” 等认证,还能获得一次性奖励,同时在贷款、用地等方面也有优惠。
另外,技术指导可以免费领,很多地方的农业农村部门会组织免费的粪污处理技术培训,还会派专家上门指导,帮养殖户解决实际操作中的问题,有疑问可以主动联系当地农技站。
小提醒:日常管理做好这 3 点,减少粪污处理压力除了专业处理,日常养殖中做好这些小事,能从源头减少粪污量,降低处理难度:
要及时清理粪污,每天清理圈舍内的粪污,避免粪污堆积发酵产生恶臭,也能减少病原微生物滋生;
要推行 “干湿分离”,在圈舍内铺设漏粪板,让尿液和粪便及时分离,减少液态粪污量,后续处理更省心;
要控制养殖密度,根据圈舍大小合理安排畜禽数量,避免密度过高导致粪污产生过多,同时也能让畜禽生长更健康。